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家庭教育文章

http://youyan7224480.blog.163.com/

 
 
 

日志

 
 

信任激励  

2009-07-06 09:44:06|  分类: 英语学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

1)相信学生是信任学生的前提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野犬之间的差别要少得多。”我们应当承认,人是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对待所谓的后进生,教师也要相信:他们可以而且能够被塑造成有用之才。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有自己的长处、优势,然后给予应有的信任。

2)信任体现在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

现在教育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中心,主张“情、理、法”三者的有机结合,追求“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管理学家麦格雷指出:人们普遍存在着解决问题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条件适当,人们不但不会逃避责任,相反会主动承担责任。当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时。学生会产生由衷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积极性,充分发挥能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班级班规有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同时制定监督的措施,这样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上展开工作就比较容易。

3)信任还体现在班级荣誉的分享上

当班级工作有明显进步、获得荣誉时,要将成绩归公于每位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感觉自己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比如运动会总结的时候,突出表扬了运动员之后,还要表扬整个班级体的精神面貌,热热的拉拉队吼哑了嗓子,勤快的服务员服务周到,投稿子的积极分子,卫生值日很及时,尤其在结束时大家都能把自己身边的垃圾及时带走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几乎把所有的学生都要表扬一下。

4)充分信任包括教师合理的授权

敢不敢放权,是衡量老师对学生信任的重要标志。建立班干部负责制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教师不要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否则,一方面,学生因未获得必要的信任而失去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还会产生依赖心里,出了问题便找老师,使老师成了“消防队长”,疲于奔命。我班实行班级管理双轨制,学生民主选举两名班长,其他成员有班长自己任命,并分配好每人的职责,两套班子间周执行,我首先鼓励他们大胆心细地工作,不要怕犯错误,小事班委做主,大事拿出措施和班主任商量再执行,班级工作每天班长一小结,一周一大结。两套班委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班级工作井井有条。我想是信任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才有今天的结果。

2、信任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式

动机激发分两方面:内在动机是根本,外在动机是辅助。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陶冶道德情操、增强班级荣誉感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给予充分地信任,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本能),是德育最好的催化剂和“软约束”。

3、信任是满足学生的高层次要求

人类本身的内在要求,基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或委以重任,其实是对学生最高层次要求的满足:尊重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满足。信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4、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可以使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而且能极大地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信任能够使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中不断前进。刚上初一不久发现,我班有个孩子很有自己的个性,老师的话很少放在心上,而且在班里有几个很好的朋友支持他,时间一长容易拉帮结伙,不易管理。根据他的特点,在一次领书的时候我让他带领负责,我说:“你看上次领书不小心出了差错,以后把这个重任交给你,你看有没有困难?”他听了有点以外,不过很快说:“每问题。”“好!看你的。”结果第一次成功了,我又及时进行鼓励,以后几次都不错。现在他非常信任老师,跟老师的关系也很融洽,学习各方面都进步较大。

一、       信任激励实践

有时侯,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原因是学生误解了老师的意思。所以,适当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度。过度了,你的信任可能被学生误解成你的不信任了。如现在学校在某些班实行的“无人监考”制度,这是一项大胆而有意义的举措;学生每年有好几次都要“聆听”重复的训导,对此很多学生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按学生的说法是“麻木”了,考场违纪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从心理学上讲,个体对确定内容的接受与排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种令人感到抽象而无法接受的刺激单调、反复出现,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保护性抑制,会使人感到厌烦,继而可能产生不良的应急心理。甚至你越说他越烦,产生厌烦的心理。

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该讲的要讲,但讲多了,就会让学生感到你不信任他了,学生觉得你把他当“贼”防。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感受“苦口婆心”的德育教育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有个老师对所带的班级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却大不相同。

信任激励前

这个教师告诉学生明天要测验。第二天测验时,没过几分钟,他故意对学生说,老师要接待一位家长,大家自己测验。之后,他就偷偷溜到教室后门,从后窗观察情况。刚开始还可以,没过几分钟,一些成绩比较差的或没有准备好的学生便开始左顾右盼起来,教室里开始有嘁嘁嚓嚓的小声音了。之后,范围慢慢扩大,最后终于爆发了:好多学生干脆讨论起来,有的还将书堂而皇之地放在了桌上。粗略统计,全班40人,违反考场纪律的有26人,占到全班人数的65%,且事后无一人主动承认错误。

于是,这位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个访问学者到纽约的一家著名博物馆参观时,发现票价不同—成人16美元,学生8美元。他不知道自己作为访问学者算不算学生,于是,他就打了个擦边球,向售票小姐递过去16美元,同时对她说:“我是从加拿大来的学生,如果…… ”他的下半句是”如果访问学者也可以算学生的话”,但那位售票小姐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给他一个通行证徽标和找回的8美元。6年后,当这个学者又携妻带女前去那家博物馆时,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张成人票、一张儿童票。尽管他和妻子看上去很像学生。他心情非常愉快,因为他没有辜负别人的信任,他觉得信任也是一种约束。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就说:“我非常信任你们,所以没有叫其他老师来监考。”

信任激励后

过了一些日子,他又做了第二次尝试:他让其他老师借故叫我出去,以便进行第二次观察。情况大不相同,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尽管有的学生还是很不自觉,但看得出,他的样子非常慌张,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十分认真。结果,违反考场纪律的只有2人,仅占全班的5%,比上次减少60%。

两次测验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与教师把持的度有关,学生既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同时也将这种信任反馈给了教师,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       信任激励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怕学生做错事

尽管我们把学生当大人看、当朋友交,但学生毕竟处于不成熟阶段,有些事似懂非懂,有时还会做错事。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总喜欢“先知先觉”,以为所有学生都缺乏判断力,需要自己来主宰他们的思维和行动。这种做法常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犯错是常有的事,墨菲从一片抹上黄油的面包落地提出了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某种事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宇宙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做错了事,要让他学会改正的方法。我班一位学生脾气比较暴躁,不太会忍让别人,经常和同位闹矛盾,没能及时化解,日积月累产生报复心理,就找机会把同位的书藏了起来,给同位带来较大伤害。事情弄清之后,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脾气较大,父亲告诉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到后院的墙上扎一颗钉子,过了一段时间,墙上扎了二十几颗,父亲又说,如果高兴一次不发火,就可以拔掉一颗,等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他也不发脾气了,可墙上留下了深深的侗。父亲对他说,“钉子拔出来了,可扎下的洞却留在了那里,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吃一堑,长一智”,学生会懂得咱们的良苦用心。

2、信任要满足全体学生

一般情况下,老师总是比较偏袒学习好的学生,而将教育的对象重点放在后进生上。久而久之,老师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对落后生极度的不信任。这样以来,好学生洋洋自得,借着老师对自己的信任翘起了尾巴;后进生自惭形秽,与老师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样的德育是失败的教育。好学生固然值得老师信任,后进生也未必事事都坏。

德育是是一种情感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 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因此,不能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德育需要爱心去浇灌、真情去感化、信任去激发。师生相互信任,是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平等交流的过程中,信任既是一种约束,可以抑制和消除人性中“恶”的一面,同时又是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和美德。

通过信任激励,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而且可以事办功倍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在德育实践中,我们莫忘添加信任这味催化剂!让我们为信任喝彩! 

  评论这张
 
阅读(24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