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家庭教育文章

http://youyan7224480.blog.163.com/

 
 
 

日志

 
 

家长莫钻牛角尖 - 家庭教育专家博文集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0-05-17 18:53:41|  分类: 家庭教育4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家长莫钻牛角尖

教育专家周弘 2010-04-29 15:49:32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作者:周弘

对于有些父母来说,有意无意间孩子已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事业,从出生、牙牙学语,到上学、工作,真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付出很多很多,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原因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的家长太爱钻牛角尖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使家长们近忧太多,难以远虑。天天想着孩子学习认真不认真、功课努力不努力、听课专心不专心、分数升了还是降了这些问题,好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从一个技术工人、聋儿父亲能成长到今天这一步,我想关键问题是我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同。
   
一次,我偶然看到了华君武的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把头伸到裤裆下边看身后的世界。当时冥冥之中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随后看日本的电视剧《聪明的一休》,里面有这样一幕:一群小和尚聚在一起看~个庙,都说这个庙建得难看。惟有一休,一声不吭地把头伸到裤裆下,看得笑眯眯的。
   
其他小和尚奇怪了,问:你在干吗?”
   
一休说:你们倒过来看看。
   
小和尚们学着一休的样子,弯腰把头伸到裤裆下一看,连连说:好看,好看。
   
这时老和尚过来了,看见小和尚们的不雅观行为,很恼火:看什么看!”把他们赶走了。赶走之后,也觉得奇怪,偷偷倒过来一看,哇,果然不一样,飞檐斗拱,气势非凡,难怪,难怪。
   
世界上好多事正着看不清楚,反过来看的时候,也许就清楚了。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倒过来看的教育。我们办家长培训班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多家长本来是想学几招回去对付孩子的,谁知到最后,发现全是对付自己的。有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人比较高的境界是学会审视自己,自己看自己的记录片。因为一个人总是局限在自己设定的框框当中,就容易感情用事,丧失应有的理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教别人的孩子非常成功,教自己的孩子就不行了。江苏省委党校的一位老师,他教别的孩子是典型的赏识教育,教出来的个个都.是好学生。邻居的孩子为了得到他的赏识,会答应妈妈的漫天要价:必须门门考到90分以上。他堪称是赏识教育的专家。但是,他教自己孩子的时候,全用不上那一套。他就觉得儿子不管怎样做,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孩子因此而极度自卑,整El两眼黯淡无光,走路都低头驼背。
   
在南昌一所重点中学作报告,一位老校长和我交流时,反思自己:我是个失败的家长,要是早点有意识运用赏识教育,我的孩子也不会孩子,就会觉得孩子是你的私有财产,就会感情用事,就不容易看明白;只有你把他看成是社会的孩子,你才会超越情感,按照规律来对他进行教育,孩子才会成材。
  我对家长们讲:你必须把孩子看成是社会的孩子,你才能把他教育好。为什么?你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就会觉得孩子是你的私有财产,就会感情用事,就不容易看明白。只有你把他看成是社会的孩子,你才会超越情感,按照规律来对他进行教育,孩子才会成材。
  如果父母能这样对待孩子,教育便会变得简单起来,父母也能够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倒过来看看,跳出去,从近忧中看到希望,养成乐观的思维习惯。
   
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最严重的表现便是打孩子。有一位母亲,当着外人的面对孩子又亲又搂,心尖尖肉肝肝地叫,使已上初中的孩子很不好意思;不高兴的时候,寒冬腊月天也会把孩子赶到阳台上受罚。这位母亲高兴和不高兴的理由,大部分缘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校表现。这种40-40反差极大的做法,使母子间的关系极为紧张。儿子恨妈妈,几次离家出走;母亲在伤心之余,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满腔的母爱得不到儿子的理解。
   
还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不是无意识的,而是有意识地走上了极端。一位家长说,以前她对孩子要求比较严,自从知道了赏识教育以后,对孩子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但又发现原来很听话的孩子,现在动不动就对父母发脾气,变得霸道了,是不是她的操作上有什么偏差?
   
许多父母接触赏识教育理念后,都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但由于对赏识教育的误解,对孩子的教育由一个极端——打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迁就,对孩子的缺点也不敢说了,认为既然是赏识,就不能批评孩子,更不能打孩子。孩子一下子骑到了父母头上。对于孩子的缺点和不合理要求,父母只能忍着,最终忍无可忍时,对孩子的不满就会爆发,于是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赏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看你站在哪个位置上。居高临下,一味地批评教育,不如以朋友的身份,友好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赏识的基础是父母与孩子互相尊重,让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你,你也应该对父母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当孩子不吃这一套时,父母有必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团结一心和孩子作坚决的斗争,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有原则的。而不是豆腐心,刀子嘴,打了孩子,骂了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后,再让孩子牵着鼻子走。
   
父母要和孩子交朋友,前提是父母要做孩子王,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同时,让他服你、敬你,而不是感到你软弱可欺。对孩子太软弱,孩子会缺少安全感。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柔中有刚,尊重彼此的人格,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原则就像高压线,你不碰它,大家相安无事,一旦你碰了,就要接受惩罚。
   
有家长要反问了:毛主席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缺点不说会逐渐少吗?孩子能自己意识到并改正吗?
   
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逐渐少,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孩子自我意识差,非常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外界环境的微妙变化对孩子影响很大,积极的行为得到了赞赏会继续保留或强化,消极的行为因为得不到关注而会逐渐减少,这是个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过程。所以父母应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
 
可有的父母却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而且人为地将它放大。小小的缺点掩盖了孩子的所有优点,就如同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父母看到的只是黑点,却看不到黑点之外的整张自纸。
    一个读初一的女孩由于从,小在农村老家长大,并且在农村读完了小学,随父母到城里后还是改不了一个坏习惯——上完厕所后不冲马桶。父母对此无法容忍,使出了浑身解数,批评、监督、惩罚全用了,女儿仍然无动于衷,我行我素,有时甚至故意显出对抗的情绪。
   
我向他们提出建议后,父母改变了做法,不再唠叨个不停。一次文儿上完洗手问后,顺手按了一下水箱按钮,爸爸大喜,冲着妈妈大声说:谁说我女儿不讲卫生,不知道冲洗马桶?你看,用完之后不是冲洗得千干净净了嘛!”妈妈说:是啊,我们的女儿能不爱干净嘛1,,虽然女儿对父母的突然转变感到很奇怪,但是看到父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己也很高兴。赏识让她的注意力开始转移,上完厕所冲洗马桶的行为慢慢增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女儿也曾有过多次反复。但只要女儿忘了冲洗,父母就装作没看见,或给女儿找理由:她作业太多,忘了。而女儿一旦表现出好的行为,父母就小题大做,适当夸张。父母的关注使女儿好的行为得到了强化,时间一长,随手冲洗厕所也就成了习惯。
   
不是说孩子有缺点不能说,在孩子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需要父母善意的提醒,但只是提醒而已。改正缺点和纠正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这对父母的耐心来说是个考验。



引文来源  家长莫钻牛角尖 - 家庭教育专家博文集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24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