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家庭教育文章

http://youyan7224480.blog.163.com/

 
 
 

日志

 
 

第20种方法 握手--教育--人民网  

2010-05-05 19:47:20|  分类: 36种沟通方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第20种方法  握手
第20种方法nbsp;nbsp;握手--教育--人民网 - 悠雁(THINKER) - 悠雁的博客
 
 

  运用腔调、表情,举止适度,这一切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件琐事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教家长学会注意这些琐事。
——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握手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一种礼节,表示对人友好,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一天,在滑雪场,一位很和气的年轻男子来到小豆豆面前,打手势表示:“站到我的滑雪板前面来,好吗?”
    小豆豆问了问爸爸,爸爸说“可以”,于是,小豆豆就对那位叔叔说了一句“Thank you”。那个人让小豆豆蹲在自己的滑雪板的前端,把两边的滑雪杖对齐,然后沿着志贺高原最缓的长坡,像风一样滑了下去。小豆豆只觉得耳朵两边的风声呼呼作响,她用两只手抱住膝盖,努力不让自己往前俯冲下去。虽然有点儿害怕,但是非常非常的快活!滑完之后,围观的人们鼓起掌来。
    这位年轻人叫舒奈依达,是世界著名的滑雪家,他总是喜欢用稀有的银色滑雪杖,这些都是小豆豆以后才知道的。但是当时小豆豆就喜欢上了这个人,因为滑完雪之后,这个人弯下腰,握住小豆豆的手,非常尊重,非常温和地看着小豆豆,对她说:“Thank you!”
    这位年轻人没有把小豆豆当做小孩子来对待,而是把她看做一位成年的女士来尊重。就在这位男子弯下腰来的那一瞬间,小豆豆从心里感到了他的友好和彬彬有礼。
    马卡连柯说过:“运用腔调、表情,举止适度,这一切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件琐事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教家长学会注意这些琐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恰当地运用握手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在孩子哭闹后,父母握握孩子的手,可以让孩子停止哭闹,并且感到父母对他的爱,并可以让孩子懂得,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握手。
    那么,父母用握手与孩子沟通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建议一:用握手表达对孩子的友好
    握手表示一种友好,这是握手礼仪传达出来的最首要的情感。当两个陌生人相见时,握握手,两人就认识了,距离就拉近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当然,父母更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平等与友好,他们就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许多父母不习惯于对孩子说:“来,孩子,我们做个朋友吧!”而握手可以通过肢体传情,传递父母对孩子的友好。
    陈晖在她的著作《享受成长》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妈妈,小A说预防‘非典’的中药太苦了,她加了好多糖都没用,结果换了另一种预防的药吃。”儿子笑着告诉我。
    “这样不好,太娇气了。”
    “是的,确实太娇气了。”儿子认同道。
    “吃一点这样的苦算什么?将来走上社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那是避免不了的。有这么一个人,智商特别高,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家长和老师们的骄傲,很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因为平时太顺利了,进入社会后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受不住了,结果自杀了。”
    “那他遇到了什么事呢?”
    “这我记不清了,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是必然的。”
    “那你遇到过挫折吗?”
    “当然。”
    ……
    “妈妈希望你遇到挫折时来跟妈妈聊一聊。”
    “那我有事可以不告诉妈妈吗?”
    “当然可以,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嘛!我尊重你,但我很希望做你的好朋友。来,握握手。”
    儿子愉快地和我握握手,走出了房门。
    少许,儿子从门外伸个头进来说:“妈妈,我告诉你,我的大姐是小B。”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敬个礼呀,握握手,我们就是好朋友。”通过握手,孩子更容易从心理认可对方,愿意与对方成为好朋友。想了解孩子心理、成为孩子好朋友的父母,为什么不尝试与孩子握握手呢?
建议二:用握手表达对孩子的鼓励
    鼓励是父母激励孩子不断上进,激励孩子成长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当孩子对语言的鼓励失去兴趣时,不妨运用握手来鼓励他。当你紧紧地握住孩子的手,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同时把自己的信任和支持通过手掌传递给孩子,那将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孩子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陈晖在她的著作《享受成长》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论坛里讨论磨砺吃苦的话题,引发了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儿子,如果要达到一个目标,需要吃很大的苦,你能吃苦吗?”
    “那得看是不是非得达到这个目标,而且为达到这个目标做这样的努力值不值得。”
    “可如果这个目标对你很重要呢?”
    “那还得看有没有别的捷径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别无选择呢?”
    “我肯定迎难而上!”儿子很坚定地表示,接着,又证明似的补充一句,“就像防‘非典’的药再苦我也得吃。”
    “用数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价值……”儿子说话总爱扯上自然科学,他是理科的思维。
    “儿子,祝贺你。你既有吃苦的决心,又不蛮干,凡事有自己的主见,妈妈为你而高兴。来,我们握握手。”
    母子俩的手又一次握到了一起。
    哈,是不是有点像电影中的经典镜头?不过这可是我们家中一个常见的镜头,你信吗?
    羡慕这种母子之情吗?当父母放下架子,真诚地与孩子做朋友的时候,不仅仅是握手,还有其他更多的沟通方式都会出现在亲子交流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必然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
    
    建议三:用手与孩子进行沟通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从小就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只能用触觉与海伦进行沟通,教她学习知识。在海伦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中也有描述: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像海伦那样的盲聋孩子需要借助手来获得知识,许多正常的孩子都需要通过手来获得一些知识,比如感知事物、人际交往等等。手是人类触摸事物、触摸世界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教育学中,知觉训练成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早期教育家都通过训练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来教育孩子,开发孩子的智力。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也应该多训练孩子的触觉,让孩子多用手去感知,采用手脑并用的方式,他们将能够获得更多,父母也可以体会到更多的教育乐趣。




引文来源  第20种方法  握手--教育--人民网
  评论这张
 
阅读(67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